不能不诚信待人的理由

不能不诚信待人的理由
人活着,要诚信待人。
诚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如果将社会的发展比作一篇精美的散文,那么诚信就是文章的主线,贯穿全文,贯穿于整个社会。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以诚信为荣。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历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便以一片赤诚之心,立木于城门之外,言称谁将此木自北门移至南门便得重赏。就在百姓诚惶诚恐之际,商鞅为取信于民,又不断加大赏金。最终给一个敢于一试的壮汉兑现了丰厚的赏金。由此小事,秦国百姓开始对朝廷有了信任感,商鞅变法才顺利进展。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奉命出使,途径徐国。徐国的国君十分喜爱季札佩戴的宝剑,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季札也明白他的意思,可是按当时的习俗,一个使臣是不能没有佩剑的,所以季札未能有所表示,却在心中决定完成使命后,就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后来季札第二次来到徐国,徐国君王已故亡。物是人非,可是季札却解下了自己价值连城的佩剑,挂在了故人的坟上。
此外,七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以逻些为都城。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请求通婚,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他成亲。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见“诚信”二字在中国古代政治外交上的辉煌。
反之,若没有商鞅当时采取“徙木取信”的举措,取信于民的氛围没有营造出来,那么变法成功与失败尚可知晓。又若季札没有解下宝剑,传承两千多年的民族“延陵季子啊,他真念旧;宝剑值千金啊,他挂在了坟丘”又从何诞生,还有孔子那“贤哉延陵季子之墓”的书法又怎样为历史留下诚信的芳香,散发诚信的味道,再若没有汉族和少数名族的诚信相待,没有文成公主的入藏,“阿姐甲莎”的故事又怎样流传至今,拉萨的布达拉宫又以何为荣,为谁而歌。
种种典故,我们可以十分清醒地感受到“诚信”无论从个人修身养性,自立成材,还是大到经国之道确实都不可小觑。
人生道路该怎么走?似乎历史都在为我们指引方向。“诚信”就是立足社会,立足事业,立足人生的基石。缺少了“诚信”的社会,会腐蚀人的人格,不讲“诚信”的人生会消磨人的意志。
诚信是人生之本,就在这根本之上,我们才能彰显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故人活着,不能不诚信待人。待人, 不能不, 理由, 诚信

本网站文章《不能不诚信待人的理由》仅代表原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声明 :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发现用户未经原作者允许情况下投稿发布别人的作品,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学生提供大量优秀范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