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蹲在翠绿的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池塘边的大榕树上,知了也声声叫个不停。草丛里的蟋蟀不甘寂寞,吱吱地拉起...
南京之行:在历史与科技中穿行
南京之行:在历史与科技中穿行 清晨,阳光撒向大地,我满怀激动的心情拉着行李箱,登上了去往南京的高铁,向这座美丽古老的城市吹响了出发的号角。紫金山的轮廓在远方隐约可见
南京之行:在历史与科技中穿行
清晨,阳光撒向大地,我满怀激动的心情拉着行李箱,登上了去往南京的高铁,向这座美丽古老的城市吹响了出发的号角。紫金山的轮廓在远方隐约可见,一场串联历史记忆与科技光芒的旅程,就此拉开序幕。
第一站——紫金山天文台
夏天的南京是炎热的,知了叫个不停,走在路上都感觉像在微波炉里被炙烤着。但紫金山别有一番天地,道路两旁树木高大挺拔,绿树成荫,风吹来都带着一丝丝凉意。我们来到半山腰,全中国第一个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就坐落在这里。它是一个巨大的白色半球形建筑,里面安放着一台进口的巨型天文望远镜。玻璃柜中,汉代浑仪的铜纹仍清晰可辨,元代简仪的刻度藏着古人观星的智慧。通过那台巨型望远镜,科研人员曾发现了一颗新的彗星,并将其命名为“中华星”。从古代星图到“中华星”入轨,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
第二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离开探索星空的天文台,我们转向承载伤痛记忆的历史场馆。今天天空阴云密布,正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沉重。因为我们要去缅怀那30万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本帝国主义残害的亡灵,他们被人们安葬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刚进馆内,书架上陈列着十万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亲笔记录的资料,泛黄的纸页上,每一笔都深藏着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与对和平的渴望。展柜中,幸存者李秀英的病历卡静静躺着,上面记录着她身中37刀仍拼死护住腹中胎儿的壮举。不知不觉走到万人坑遗址,里面的每一具尸骨,都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犯下滔天罪行的最好证据。一幕幕悲惨情景在脑海中浮现:日本人举着刺刀闯入南京城,老百姓四处逃窜,街道上血流成河……走出纪念馆,阳光依旧明亮,可我的心却沉甸甸的——历史的伤痛永远不能遗忘。
第三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告别沉重的历史纪念地,我们走进充满希望的科技校园。这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要去的地方很特别——全国排名前十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听名字就充满了科技感。刚进校门,一片草地便映入眼帘,上面陈列的飞机从旧到新、从弱到强,每一架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从“长空一号”无人机说起,它是我国第一款无人机,有着跨时代的意义,让我国无人机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再看它的“后代”“翼龙十号”无人机,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即使失联也能自动返航,还实现了“察打一体”的模式。在体验区,我戴上模拟器尝试操作“翼龙十号”,当屏幕上的无人机平稳升空、精准避开障碍时,指尖的震动仿佛传递着科技的力量。
返程的高铁上,窗外的南京渐渐远去。紫金山的星光、纪念馆的警钟、航大的机翼在脑海中交织。这座城市教会我: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伤痛,而是要带着先辈的期盼,在科技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相关文章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