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之行 抬眼望去,一片青山映入眼帘,这便是苍山。我们乘坐洗马潭索道慢慢上山就看到了一连串美景。 树木排成行挺立...
传承非遗薪火 赓续文化根脉
宁波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天一阁的藏书楼里,泛黄的书页间深藏着多少智慧;它山堰的流水声中,千年的治水法流淌着多少结晶;北仑港的码头道上,
宁波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天一阁的藏书楼里,泛黄的书页间深藏着多少智慧;它山堰的流水声中,千年的治水法流淌着多少结晶;北仑港的码头道上,整装的巨艇上承载着多少梦想。“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这座城市形象的主题口号,简练概括了宁波的历史文脉和经济特色,也是甬城人文化传承的精髓。
宁波鄞州的非遗文化也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甬城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们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作为新时代的鄞州少年,我们肩负着“传承非遗薪火、赓续文化根脉”的重要使命。
而竹编文化,正是鄞州非遗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个看似简单的民间艺术,凝聚着宁波鄞州人特有的巧思——将汉字笔画与竹材的天然纹理巧妙融合,不仅体现了甬城人传统的智慧,更是融入到了现代文化教育中去。当我听闻它时,就在我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追寻这门技艺的足迹,也成为我了解非遗传承的第一把钥匙。
深夏的某日,怀揣着对竹编文化的向往,我们前往鄞州非遗馆一探它的庐山真面目。进入大门,一阵阵带有书香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顿时让参观人员驻足停留,那一刻时间仿佛冻结了。进入馆内,陈列了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竹编作品那特有的淡黄色显得尤为耀眼,映入了参观者的眼帘,让人流连忘返,我贴近观察,发现交错的光影中暗藏着一种文化的迁徙路线——这哪里是竹编容器,分明是鄞州人写给时间的文化传承。
鄞州竹编,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宛如一首悠扬的古韵民曲,此刻萦绕在耳边,循环播放它那古色古香的优美歌声,使我深深地陶醉在旋律中无法自拔。刹那间,被竹编大师那带有节奏感的编制之声带回了现实,我们发现有手艺人在现场编织竹编,他们像极了文化大师,仿佛深知竹子的空心之处和连接关节,正如做人要虚怀若谷,所以在展示精湛手艺的同时,大师们更注重引导参观者要兼具品德,让他们领悟竹魂的最高境界是将鄞州人的谦虚融入到宁波这座胸怀大志的文化古城中。没过多会,这些竹编文化传承者们,就编出了各式各样的佳作,他们创作出写有汉字、带有图画的竹扇子和竹篓等竹编作品,将汉字、图画与竹材的天然纹理巧妙融合,不仅保留了传统竹编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文化教育的理念。此时此刻,我正全神贯注地观摩着传承者们那熟练的编织手艺,在内心深处一次次的进行模拟尝试,急切地想掌握这门技艺,但这个岂是一朝一日就能掌握的技能?这也是我今后要立志长期学习并传承的非遗薪火,此刻,在内心深处也种下了传承竹编文化的种子。
非遗是鄞州的文化根脉,是精神家园。传承非遗薪火,赓续文化根脉,是我们每一位当代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热情和智慧,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鄞州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书香少年,我们身处知识的殿堂,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视野,承载着鄞州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更应积极投身于非遗传承的事业中。或许真正的传承,就像古籍修复用的浆糊,既要千年白芨的韧性,也需现代科技的精准。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祖辈的针脚时,那些藏在技艺里的智慧密码,终将在少年手中编译出新的文明程序,这些纵横交错的竹丝,也终将在我们手中编织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这是鄞州人非遗薪火的延续,也是甬城人文化传承的精髓。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传承非遗薪火 赓续文化根脉作文1250字》为作文本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传承非遗薪火 赓续文化根脉作文125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