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五年级 > 身处悲境心清欢——读《年少早识苏东坡》有感作文900字

身处悲境心清欢——读《年少早识苏东坡》有感

五年级 2025-09-01 870字 胡子昊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题记 轻轻翻开《苏东坡传》,落霞的余晖洒在平整的书页上。在暖黄的光晕中,我仿佛看见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及第之时的春风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题记

轻轻翻开《苏东坡传》,落霞的余晖洒在平整的书页上。在暖黄的光晕中,我仿佛看见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及第之时的春风得意、贬谪途中的孤寂悲凉、寄情山水的旷达悠然……恰似品一盏新茶,初尝苦涩,回味却甘醇绵长。

苏轼的名字“轼”,取自古代车厢前供人凭扶的横木,寓意着辅助他人、踏实做事、避免锋芒毕露招致祸患。然而,苏轼天性中的那份耿直与赤诚,却使他一生坎坷。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正是小人构陷所致,令他远谪岭南。纵是戴罪之身,他依旧心系民生,造福一方,同时保持着内心的快乐与从容。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在他眼中,山水可亲,风雨亦有情,这份物我相融的豁达,正源于他乐观超然的心境。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苏轼胸怀济世安邦的鸿鹄之志。无论是乌台狱中的身心摧残、黄州躬耕的劳苦艰辛、惠州生活的无限惨淡,还是儋州(海南)缺衣少食的困顿潦倒,都未能将他击垮。只要一息尚存,他总能从苦难中汲取力量,奋力前行。在如此坎坷的际遇里,他心中所念,仍是造福后世。于是,便有了那些光照千古、冠绝古今的华章名篇。他用自身经历印证了那句箴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的伟大,不仅在于其个人的坚韧与才华,更在于他如明月般清辉的人格魅力,温暖并照亮了身边的人。他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互为知己,许多传世之作皆寄情于子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其中最动人的思念。他与王安石,曾是政见相左的对手,其诸多磨难亦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然而,当王安石罢相失势后,苏轼却能摒弃前嫌,主动拜访。二人握手言欢,同游山水,畅谈古今,尽显其胸怀之宽广。

正如《管子》所言:“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苏东坡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他深谙人生真谛——无论身处何等悲境,都要守护内心的平和与欢愉。这份历经磨难而愈发澄澈的“清欢”,不是逃避现实的麻木,而是看透世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智慧,是阅尽沧桑后归于平淡的至味。他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是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依然能保持心灵深处那份宁静的愉悦与旷达的超然。

标签: 有感 身处 年少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