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从“饿狼扑食”到文明有序:读《儿童的立场》作文1900字

从“饿狼扑食”到文明有序:读《儿童的立场》

小学 2025-11-16 1862字 娄照君
“娄老师,你们班中午吃饭跟土匪一样,根本不排队,都是冲过去打餐的,太危险了……”这天中午,我刚打好菜准备准备坐下,值周老师拉着我就是一顿“投诉”。可想而知,我的脸

“娄老师,你们班中午吃饭跟土匪一样,根本不排队,都是冲过去打餐的,太危险了……”这天中午,我刚打好菜准备准备坐下,值周老师拉着我就是一顿“投诉”。可想而知,我的脸上是火辣辣的。“跟土匪一样冲向打餐”的评价,让我这个班主任无地自容。六年级的孩子,竟然连基本的就餐礼仪都无法遵守,而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怒火中烧之余,我想起了正在阅读的《儿童的立场》中的话:“真正解放儿童的难题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儿童的规范问题。”是的,儿童是需要规范的。我的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不正是我在规范建立和引导上的缺漏吗?

本学期,学校推行“自助餐”模式。初衷是值得肯定的——节省时间、赋予孩子自主权,这本是一次极好的劳动实践。但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当遇到喜欢的菜肴时,他们本能地担心去晚了就没有了,于是出现了“饿狼扑食”的景象。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于是,这天中午,我放弃了简单的批评斥责,而是利用午休时间,手把手地重新教他们如何等待、整队、打餐。从找地砖参照点定位,到指导领队员下指令,再到划分窗口、模拟流程,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将抽象的“文明就餐”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动作。与此同时,我对几名班干部又进行了接下来,每天开展一周后,反馈显示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然而,班级管理中的挑战远不止就餐问题。六年级的学生,排队无序、听课效率低、自主学习能力弱……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我在班级管理制度性和引导性上的不足。《儿童的立场》点醒了我:教育儿童,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陶行知先生的话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教育者的任务除了积极发扬每个儿童固有的优点外,正式要根据事实,承认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系统调整班级管理策略:

确立明确的奖惩制度。班级里一直实施成长币和星愿币奖励机制,我将之与具体行为规范紧密联系:按照要求做,就能获得相应奖励;违反规则,则要承担相应后果。这种即时、透明的制度让孩子们有了明确的行为预期。

实时监管行为表现。我改变了事后批评的方式,转为过程性指导。无论是就餐排队还是课堂纪律,我都会及时指出问题,并示范正确做法。奖励或惩戒讲求时效性,让孩子立即感受到行为的后果。

个性化调整教育策略。书中强调要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我深有体会。班里的孩子小睿,因为调皮又总是拖拉,所以一度被我将座位换到教室最前方,方便老师们实时监督。我本以为这样的方式会帮助这个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缺失,从而会努力改掉坏习惯。但事与愿违,他非但没有任何的改变,消极、怠慢的情绪反而有增无减,我也为此苦恼不已。苦寻无法之余,我想到:作为消费者,我们平时去购物时,导购总是要先询问我们的需求,接着向我们推荐适合的产品。面对学生时,班主任就好像“销售”,得精准抓住“客户”的需求,才能想到正确的策略,继而开展有效的实施,才能让“客户”心甘情愿“买单”。

小睿一直渴望不被倾注过多的关注,希望能有更多独立的空间。既然如此,我就“投其所好”,将他从老师眼皮底下被调到小组最后一桌后,平时也不再将他的名字挂在嘴边。本以为他会因此彻底“放飞自我”,没想到反而有了更好的表现:平时不到放学最后一刻才交的作业想能提前完成并主动交上来过关了;上课几乎不听课、也不做笔记的他现在也能提起笔记一记了;我们之间的相处似乎也比从前更和谐了。原来,适当的距离给了他成长的空间。

然而,这样的方式未必适合每个孩子,如我们班的小余同学,他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有意“忽略”对他是行不通的。这也让我明白,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必须因材施教。

创新管理方法,贴近儿童心理。午间自习、课后托管是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两个最佳时间段,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学习空间。然而,这在我们班却难以成为常态,学生似乎习惯了做作业期间时不时的询问和走动,无论老师如何严厉的警告都收效甚微。该怎么办?书中讲到:教师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即教师应当有童心,只有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孩子喜欢什么?一定不是老师教条式的说教,他们喜欢“有趣”,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我想班级管理亦是如此。

于是,我尝试改变:自习课上,设置“寻找有缘人”的游戏,在黑板上贴上练习纸,自习不认真、喧哗吵闹的孩子会额外领到出常规作业外的练习,成为班里的“彩票大王”;教室卫生责任到人,每个孩子负责自己课桌椅所在的1平米左右的区域,假如出现明显的卫生不洁情况则需要上缴5元成长币;两操排队、文明礼仪等皆有相应规范。这些巧妙的设计,抓住了孩子的“痛点”,远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效。

回顾这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儿童的立场》的精髓:只有真正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才能找到教育的有效路径。当我不再居高临下地训斥,而是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教育变得如此不同。孩子们不需要老师的歇斯底里,他们需要的是明确的指引、适度的空间和及时的反馈。

标签: 启示 饿狼 有序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