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声与呐喊的交织下,激动人心的苏超比赛拉开序幕。球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走上绿茵场,看台...
玉见良渚文明
小时候,我总在故事书里读到良渚文化的传奇,那些神秘的玉器和古老的文明让我心驰神往。可光是听说却不亲眼看看,我心里就像猫爪挠似的,一直闹腾着让爸爸妈妈带我去一睹风采
小时候,我总在故事书里读到良渚文化的传奇,那些神秘的玉器和古老的文明让我心驰神往。可光是听说却不亲眼看看,我心里就像猫爪挠似的,一直闹腾着让爸爸妈妈带我去一睹风采。终于,趁着假期,爸爸妈妈点头答应,我们一家踏上了前往良渚文化遗址的旅程。
刚踏入良渚博物馆,我就像一条久旱逢甘霖的小鱼,瞬间被琳琅满目的文物和逼真的场景给吸引住了。那些沉睡千年的宝物仿佛瞬间活了过来,拽着我的思绪一路飞到五千多年前。我正沉浸其中,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沙沙”的打磨声,像夹杂着细沙的风声。我循声望去,一位玉匠正坐在马扎上,身子微微前倾,双手稳稳地捧着一块玉石,神情专注得就像整个世界都消失了。我快步走过去,定睛一看,玉石上那些繁复的纹路不正是传说中的“神人兽面纹”吗?这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琮王”?
我不敢造次,悄悄退后两步,屏着气,眼巴巴地瞅着玉匠操作。只见他先把细腻的石英粉均匀地撒在玉石表面,然后拿起一根木棒,轻轻蘸取石英粉,以玉石为中心,缓慢而有力地摩擦起来。那木棒在玉石上划过,发出细微的“嘎吱”声,仿佛是玉石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玉匠的手腕灵活地转动着,木棒在不同位置来回穿梭,一点点地,玉石上竟慢慢显出一个圆孔的雏形。我这才明白,原来玉石上的孔是靠石英粉末和木棒,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呀!至于那些细如发丝的纹路,则是玉匠用石英砂等磨成的解玉砂,搭配兽皮和硬木刻刀,一点点精心雕刻打磨而成。玉匠仿佛察觉到我的目光,他抬起头,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不等我开口,就主动向我介绍起玉器的制作工艺。
我小心翼翼地向他抛出我的疑问:“叔叔,这样做一件玉器是不是很累呀?”玉匠轻轻一笑,眼神里透着对手艺的热爱:“跟那些搬运巨石和原木的人比起来,这活儿还算是轻松的呢。走,我带你去看看他们的‘战场’。”我跟着他,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一片广阔的沙地前。沙地中央矗立着一个高台,宛如一座孤岛,周围堆满了巨石和原木,像是要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许多光着膀子的汉子,肌肉在阳光下闪着油光,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把巨石和原木往高台上搬运。烈日当空,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脖颈,滴落在滚烫的沙地上,瞬间蒸发成一片白雾。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上面结出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盐渍,像一朵朵风干的浪花,手臂也被晒得红彤彤的,像煮熟的虾,可谁也没停下手里的活儿。
我看着心疼极了,忍不住叫住一位满头大汗的叔叔,脱口而出:“叔叔,你们为什么要搬运这些巨石和原木呀?在地上建房子不是更省力吗?”叔叔停下手中的活儿,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冲我神秘一笑:“小家伙,这可是要给王建造宫殿呢!这地方叫莫角山,它位于我们居住区域的正中央,不但是最高点,还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我听了,瞬间恍然大悟,心里满是对先辈们智慧的钦佩。望着叔叔们被汗水浸透的衣裳,我忍不住也加入了队伍,帮着搬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石头。
忙碌了一上午,到了午饭时间。大家席地而坐,碗里盛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我捧着碗,好奇地问身边的小朋友:“这就是稻谷煮的饭吗?稻谷是在哪儿种的呀?”那小朋友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满是自豪:“走,我带你去看看咱们良渚的农田!”他拽着我的手,一路小跑到一片金黄的稻田前。稻穗沉甸甸的,像一把把金色的小镰刀,压弯了稻秆。风一吹,稻田泛起层层金浪,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轻声吟唱。我蹲下身,轻轻捧起一束稻穗,爱不释手。这时,远处的大粮仓也映入我的眼帘,那圆圆的屋顶,胖胖的身子,像个大肚子将军,守护着良渚人一年的收成。它能装下几十吨粮食,妥妥的“粮仓之王”。
我正看得入迷,又想起早上来时看到的城墙,便问小朋友:“你们这儿有城墙吗?”小朋友没说话,只是拉起我的手继续往前走。我们穿过一片林地,翻过一个小土坡,突然,一座宏伟的长方形建筑矗立在眼前。城墙足有两百多米宽,高大坚固,像一位威严的巨人,守卫着良渚古城。更让我惊讶的是,城墙里面居然还能住人,一排排房屋整齐地排列着,就像一个个小格子,住满了良渚人。我站在城墙下,仰望着它,心里满是震撼,这可真是良渚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呀!
正当我沉浸在这穿越之旅时,导游姐姐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坐在回程的车上,我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还在良渚古城里飘荡。没想到五千多年前的良渚人,就能建造出这么舒适的生活环境,造出这么精美的玉器,种出这么多稻谷,还能筑起坚固的城墙……他们可真聪明呀!此刻,我对良渚文化充满了敬意,脑海里也浮现出一个念头:一定要好好学习,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像这些良渚先辈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呢!
这次良渚之行,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呀!
相关文章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