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们一家四口来到西安,参观世界闻名的兵马俑。 刚走进一号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成千...
烈火淬炼英雄 ——读《邱少云》有感
什么意志能让在茅屋里的孤儿毅然参军?什么思想能让熔炉边的少年奔赴战场?在抗美援朝的硝烟里,二十六岁的年轻战士将血肉之躯化作了纪律的丰碑。此刻翻动书页,烈士在烈火中
什么意志能让在茅屋里的孤儿毅然参军?什么思想能让熔炉边的少年奔赴战场?在抗美援朝的硝烟里,二十六岁的年轻战士将血肉之躯化作了纪律的丰碑。此刻翻动书页,烈士在烈火中永生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邱少云》详实还原了他的生平。1926年重庆铜梁的一家贫户,诞生了一个男孩。这个在苦难年代降生的男孩邱少云有着悲惨的命运:瘟疫夺走了他的双亲,他和兄弟只能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年龄还很小的邱少云就扛着铁锤打铁工作,用溅起的火星子拼凑童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光辉照亮大地。这个青年才在政治部登记册上写下名字,从此将解放军的纪律刻进生命。
1952年十月,391高地在战争中占取有利位置。邱少云所在部队数百战士隐秘地埋伏在离敌军阵地不远的枯草丛中。当时天气极其寒冷,战士们的衣服都冻成了冰,但对纪律的遵守让战士们数天无人挪动一寸。敌军飞机投下的燃烧弹,引燃了邱少云的衣角时,他依旧一动不动,只是手中紧按爆破筒。他听见了枯草在烈焰中“噼啪”作响,看见火星正沿着他的衣服攀爬至全身。但更清晰的是他知道他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必须严守纪律一动不动,否则数天的潜伏就会毁于一旦。
二十六岁的战士将纪律刻进骨髓,火焰在他身上跳跃了整整三十分钟。七百二十九团发起冲锋时,那具已经烧焦了的躯体仍保持着标准的卧姿。焦黑的手指深深插进焦土,当战友扯开他的臂弯时,钢枪上一小块的军衣碎片完好如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保持着命令中的姿态。
合上这本传记,我依旧会想起邱少云,有时会思考他在被烈火焚烧时,会想些什么?或许看见了母亲在田间劳作的背影;或许听见铁匠铺里的清脆声响;或许闻见了战场上的硝烟;或许触到了藏在口袋里的入党申请书。此刻,他的呼吸与所有战士们、人民们同频,他的心跳与960万平方公里山河共振。
赤焰焚身的场景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能做什么?我想起运动会那天,当我作为观众在一旁观看时,突然看见班级接力队员摔倒了。他的膝盖鲜血淋漓却死死握紧接力棒,在跑道用单脚跳着将接力棒传给下个同学——多么坚毅的传承精神!又想起一次秋游突然下起了暴雨,值日的女同学冒雨将地上的空瓶打扫干净,回到车上时浑身都淋透了,却依旧笑着,那时她会不会感到自豪呢?
当我们怀着敬畏的心,去重读邱少云的光辉事迹时,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会穿越时空,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以钢铁般的意志筑起新中国的桥梁。
相关文章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