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五年级 > 《童年》——在黑暗中追逐光明作文1000字

《童年》——在黑暗中追逐光明

五年级 2025-08-24 967字 张芸涵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独特的书,有的书写满糖与玩具的甜蜜,有的却记录着苦难与成长的阵痛。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无疑属于后者,它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在沙皇俄国阴暗角落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独特的书,有的书写满糖与玩具的甜蜜,有的却记录着苦难与成长的阵痛。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无疑属于后者,它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在沙皇俄国阴暗角落里,一个孩子如何像向日葵般执着的追寻着人性的光芒。

翻开书页,我仿佛走进了高尔基那个充满矛盾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卡什林是旧俄国小市民的典型代表,他暴躁专横,每周六的“鞭刑日”成为孩子们挥之不去的恶梦。那些挥舞的树条不仅抽打在孩子们的皮肉上,更在幼小的心灵刻下恐惧的烙印。然而就在这令人室息的黑暗中,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如同一盏温暖的油灯,用她那些神奇的童话故事驱散黑暗。记得书中描写她讲故事时的场景:“她讲起故事来特别动听,像小溪潺潺流过,把所有的忧愁都冲走了。”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明白: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也永不熄灭。

高尔基笔下的童年生活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书中描写阿廖沙在染坊打工,捡破烂的艰辛,与我和妹妹在河边钓鱼的趣事形成鲜明对比。记得那天阳光正好,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甩竿垂钓,却误把妹妹当成“大鱼”拽入水中。这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让我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而阿廖沙却要面对酗酒的继父,改嫁的母亲,这种对比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和平年代的平凡幸福,对那个时代的孩子而言竟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童年》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展现了苦难中的成长力量。高尔基没有简单地将童年浪漫化,而是真实记录了如何在裂缝中寻找光明。外祖母不仅是他的避风港,更教会他用爱与宽容看待这个世界。书中那些底层小人物——善良的学徒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阿廖沙心中善良的样子。这让我想起泰戈尔的话:“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正是这些散落在黑暗中的光点,构成了阿廖沙精神成长的阶梯。

合上书本,我忽然意识到:童年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顺遂与否,而在于它如何塑造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高尔基的童年虽然布满荆棘,却培养了他对苦难的深刻同情和对光明的永恒信念。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童年少了生存的艰辛,却也同时少了那种在逆境中磨砺出的生命韧性。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历史深处那个倔强成长的灵魂,也让我反思自己成长路上的得与失。

《童年》告诉我们:生活从不会对任何人承诺坦途,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如何面对。阿廖沙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身影,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个读者——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要像他那样,在生活夹缝中开出希望之花。这或许就是经典作品永恒的魅力:它不仅是过去的回声,更是照亮未来的火炬。

标签: 童年 光明 追逐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