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四年级 > 丹东行——在历史的回响中致敬作文1200字

丹东行——在历史的回响中致敬

四年级 2025-09-01 1188字 阮煜凯
踏上丹东的土地,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厚重的气息。这座被鸭绿江滋养的城市,一面是烟火气里滋滋作响的烧烤,肉质在炭火上蜷曲出油,蘸上秘制酱料,是独属于这里的热烈滋味

踏上丹东的土地,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厚重的气息。这座被鸭绿江滋养的城市,一面是烟火气里滋滋作响的烧烤,肉质在炭火上蜷曲出油,蘸上秘制酱料,是独属于这里的热烈滋味;一面是静静流淌的江水,游船驶过,能望见对岸朝鲜村庄的袅袅炊烟,恍若两个时空隔江相望。而当我站在鸭绿江大桥上,抚摸着那些斑驳的弹痕时,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里才真正明白,这座城市的底色,从来都是红色的——那是先辈们用热血染就的颜色。

今天,我终于走进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在展厅里泛黄的照片和锈迹斑斑的实物上。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珍贵影像,到战士们用过的步枪、穿破的胶鞋,每一件展品都在低声诉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最让我驻足的,是“冰雕连”的事迹展柜。玻璃柜里,陈列着一截冻成硬块的土豆,旁边是一张黑白照片: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雪地里,保持着冲锋的姿态,身上的薄衣早已与冰雪冻在一起,仿佛一座座永恒的冰雕。旁边讲解员的声音带着哽咽:1950年长津湖战役,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整连战士为了伏击敌人,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最终全部壮烈牺牲。他们中,有的年仅十七岁,口袋里还揣着没来得及寄给家人的信;有的手里紧握着步枪,手指早已和扳机冻成一体。敌人后来发现他们时,无不为这支“冻僵的军队”感到震撼。站在展柜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风,能看到战士们冻得发紫的嘴唇和坚定的眼神。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渴望温暖与安宁,但为了“保家卫国”这四个字,他们甘愿化作冰山上的丰碑。

在“上甘岭战役”展区,妈妈的眼里藏着泪水,好像下一秒就要掉下来了,她默默牵上我的手,一组实物让我们久久驻足:一个被炮弹片击穿的钢盔,盔沿还留着暗红的痕迹;一支用绷带缠了又缠的步枪,枪托早已被磨得发亮;还有一个搪瓷缸,缸身印着的“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在岁月的冲刷下依然清晰。讲解员指着一张照片说:“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部队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年仅21岁的他拖着受伤的身体,毅然扑向敌人的地堡,用胸膛堵住了机枪射口。他牺牲时,手里还紧紧攥着没有扔出去的手榴弹。我凝视着那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黄继光穿着单薄的军装,眼神里满是年轻的锐气与坚定。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年轻的大哥哥,在生死关头会有如此决绝的勇气。妈妈跟我说他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那一刻,选择了用生命去守护身后的祖国与人民。展厅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战役影像,炮火连天中,战士们踏着战友的足迹冲锋,哪怕阵地被炸成焦土,也没有一人后退。原来课本里“寸土不让”四个字,背后是无数血肉之躯的堆砌。

走出纪念馆,鸭绿江的风吹在我们脸上,带着一丝凉意。望着大门来来往往的车辆与人群,这一切平凡而美好的景象,不正是那些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守护的吗?他们跨过鸭绿江,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不让战火蔓延到我们祖国的土地;他们忍受严寒与饥饿,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后代能安稳地坐在教室里读书,能在夜晚的街头笑着吃一串烧烤。离开纪念馆时,我再次回头看着大门,心里想着:我会仰望你们的背影,更会传承你们的信仰。

标签: 回响 致敬 丹东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