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剪影 与繁华的城市相比,我更喜爱充满趣味的乡村。 傍晚的阳光,暖暖地洒在丝瓜藤上,像给藤条镶了层金边。细细的...
《南京照相馆》观影感
《南京照相馆》观影感 泰河学校604班乐衍桢 走出电影院时,暮色已笼罩城市。我站在影院门口,望着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闪烁的霓虹,恍如隔世。《南京照相馆》,它像一面映照
《南京照相馆》观影感
泰河学校604班乐衍桢
走出电影院时,暮色已笼罩城市。我站在影院门口,望着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闪烁的霓虹,恍如隔世。《南京照相馆》,它像一面映照民族记忆的镜子,让我这个即将步入六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摸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1937年的南京城,在导演的镜头下缓缓苏醒。吉祥照相馆这个狭小的空间,成为了整个民族命运的微缩景观。邮递员阿昌、演员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这些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在日军铁蹄踏破南京城墙的那一刻,命运被强行扭结在一起。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老金在擦拭相机镜头时,手会不自觉地颤抖;阿昌总是下意识地摸着他那已经无法送出的邮包;毓秀则不停地练习着未完成的台词。这些细微的动作,都是他们在巨大恐惧中试图保持生活常态的努力,却更凸显了战争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残忍撕裂。
江边屠杀的场景让我在座位上如坐针毡。导演没有直接展示血腥,而是通过照相馆三人听到远处枪声时的反应来表现:老金的眼镜滑落到鼻梁上却无暇扶正;阿昌的拳头攥得发白;毓秀的眼泪无声地滑过脸颊。此时银幕外的我,同样感受到了那种窒息般的痛苦。日军军官的笑声与难民的哀嚎形成恐怖的二重奏,而更令人心碎的是那些被胁迫拍摄的"纪念照"背后,是对人性的彻底践踏。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不是那些直接的暴力场面,而是日军胁迫他们冲洗照片时,三人表情的微妙变化。起初是困惑,然后是难以置信的惊恐,最后化作了沉默的决绝。那些记录着日军暴行的底片,像烧红的烙铁般灼伤了他们的眼睛,也点燃了他们内心沉睡的勇气。当阿昌偷偷藏起一张底片时,他颤抖的手指与坚定的眼神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个普通人在历史关头做出的不平凡的选择。
影片的高潮处,当日本摄影师歇斯底里地搜寻底片时,阿昌拉下那一幅幅中国名胜画卷的场面,堪称神来之笔。长城、故宫、西湖……这些画卷不仅象征着祖国的壮美山河,更代表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那些被冒死保存的底片,就像一粒粒时间的种子,终将在历史的土壤中发芽。我们这一代虽未亲历战火,却有责任让这些记忆保持鲜活。我想:真正的纪念不是停留在愤怒与悲伤中,而是像照相馆里那些普通人一样,在认清黑暗后依然选择守护光明。影片结尾那束照进照相馆的阳光,虽然微弱,却足以驱散所有阴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南京照相馆》观影感作文900字》为作文本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南京照相馆》观影感作文9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