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六年级 > 登黄鹤楼赏江景,观长江大桥叹变迁作文850字

登黄鹤楼赏江景,观长江大桥叹变迁

六年级 2025-09-12 833字 吴宇阳
登黄鹤楼赏江景,观长江大桥叹变迁 黄鹤楼,作为中国八大名楼之一,这座古楼的历史脉络远比想象中悠长:自三国时期雏形初现,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千百年间,李白、崔颢等文

登黄鹤楼赏江景,观长江大桥叹变迁

黄鹤楼,作为中国八大名楼之一,这座古楼的历史脉络远比想象中悠长:自三国时期雏形初现,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千百年间,李白、崔颢等文人墨客在此挥毫,仅被收录的诗文就多达四百余篇,每一句都为它镀上了一层厚重的文化光晕。

黄鹤楼的选址堪称“依山傍水”的典范:脚下是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身姿则稳稳坐落在蛇山西山的山巅之上。我忍不住细细打量这座建筑:整楼高约五十米,共五层,从外观上看是四方形,实则暗藏八角之巧;楼顶采用攒尖设计,层层叠叠的金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七十二根朱红圆柱稳稳撑起楼阁,六十个飞翘的檐角似欲展翅,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古人的营造智慧,尽显古典建筑的庄重与灵动。

沿着楼梯登上黄鹤楼最高层,眼前的景色瞬间开阔——浩荡的长江奔涌东去,江面上,白色的游轮载着游客缓缓驶过,万吨货轮拖着长长的航迹破浪前行,那些灵动的水线,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在江面上勾勒的画卷,让人忍不住驻足凝望。

从黄鹤楼远眺,不远处的武汉长江大桥格外醒目。这座素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誉的大桥,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一头连着武昌,一头牵着汉阳,将隔江相望的两区紧紧相连。导游告诉我们,这座桥面距地面八十余米、主桥长一千一百五十五米的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听着它的历史,同行的人无不惊叹于当年建设者的智慧与毅力。

走到大桥中间,向江面两端望去,鹦鹉洲长江大桥的红色桥塔、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双层桥面、二七长江大桥的流线型钢索依次映入眼帘——原来武汉已建起了十一座长江大桥。导游说:“武汉长江大桥是起点,它见证了长江天堑从‘难渡’到‘通途’的变迁,也藏着一代劳动人民的汗水。”

站在桥上,一边是承载千年文脉的黄鹤楼,一边是见证时代发展的长江大桥,一古一今,一柔一刚,都是武汉的骄傲。临走时我忽然明白,这些既是供人观赏的景区,更是承载历史与记忆的“活化石”,唯有好好保护,才能让这份厚重与辉煌,继续传递给更多人。

标签: 黄鹤楼 长江大桥 变迁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