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五年级 > 精神的丰碑作文750字

精神的丰碑

五年级 2025-11-01 707字 陈科翰
那个黄昏,我合上焦裕禄的传记,推开窗,晚风裹挟着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霓虹闪烁,车流如织,这片土地早已告别了昔日的贫瘠。然而,当兰考的流沙与盐碱地在字里行间退去,一

那个黄昏,我合上焦裕禄的传记,推开窗,晚风裹挟着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霓虹闪烁,车流如织,这片土地早已告别了昔日的贫瘠。然而,当兰考的流沙与盐碱地在字里行间退去,一个沉重的疑问却在我心中升起:在这被水泥与灯光覆盖的新世界里,那个属于风沙与泡桐的焦裕禄,他的精神是否已成了一座仅供凭吊的遥远丰碑?


我试图在历史的尘埃中拼凑他的形象。他总捂着剧痛的肝部,那件永远敞开的旧外套里,藏着一具被病魔啃噬的躯体。他的办公椅积着薄尘,因为他的生命坐标,永远设定在风沙最大的隘口、积水最深的洼地。这形象,悲壮得近乎遥远,像一尊被风雨剥蚀的石像,肃穆,却难再触及现代人灵魂的痒处。


直到那个午后,我穿过喧嚣的街市,去探望退休的数学老师。推开虚掩的门,他正伏在旧木桌前,鼻尖几乎触到纸张,为一群孩子批改作业。斜阳穿过窗棂,照亮他鬓边的白发与桌上那瓶不起眼的眼药水。没有诉苦,没有标榜,只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对职责的坚守。那一刻,我被一种无声的力量击中。


我忽然明白了。焦裕禄从未走远,他不必是风沙中跋涉的孤影,不必是肝痛时抵住藤椅的颤抖。他是一种精神的原型,一种责任的“源代码”。在我的老师那疲惫而专注的侧影里,在无数个于平凡岗位上“不逃”的脊梁里,我看到了焦裕禄精神的“转世”。它不再是史册里被定格的悲情,而是化作了千万个具体的、鲜活的“在场”。


焦裕禄之于我们,不是让我们退回那片苦难的土地,而是让我们在属于自己的“兰考”——或许是书山题海,或许是未来的职业疆场——找到那根需要栽下的“泡桐”。他的生命是一则短促的寓言,核心并非苦难,而是人在直面苦难时所迸发的、近乎神性的尊严与担当。


那精神的丰碑,从不在远方。它就立在我们每个人选择“不转身”、选择“迎向前”的那个刹那。当责任的基因融入血脉,焦裕禄便从历史的相框里走出,成了我们时代千万个无名者共同的名字。

标签: 丰碑 精神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