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可论起最耳熟能辨的传统,必然属包饺子了。咿呀学步的小娃娃,知法懂礼的小学生,鬓角染...
悠悠古韵贯古今
“古巷悠悠岁月深,青石老街印旧痕。”古风古月,绿雾飞烟。散散落落的轻云漫在山脊,似纯白的裙裾,包笼着满山斑斓,淅淅云烟间,那座斑驳着青砖黛瓦的江南村落,已蓦然浮于眼
“古巷悠悠岁月深,青石老街印旧痕。”古风古月,绿雾飞烟。散散落落的轻云漫在山脊,似纯白的裙裾,包笼着满山斑斓,淅淅云烟间,那座斑驳着青砖黛瓦的江南村落,已蓦然浮于眼前。清潭村,在宁海深甽,一个藏在深闺里的千年村落,最初名为里岙,后来因为一条清溪从村子里蜿蜒穿过,形成清潭,故名清潭村。
步入清潭,清风簌簌而来,吹过道旁的银杏,拂过青石板路,隐约听到流水声。走近细看,是小桥流水,一旁便是双枝庙。双枝庙,建于明正德年间,明万历年间、民国元年和22年先后进行过扩建和重修。整个古戏台上的雕梁画栋极其精致,中间有螺旋穹隆式藻井,正中缀有八卦铜镜。戏台正中画一麒麟,四周的漆画与雕刻经百年而依旧光彩如新,有双虎相搏、童子踢球、双鱼嬉水、双鹿逢春等图案。古戏台因精致的木雕和彩绘,有“缑北第一庙”之称,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紫金岩塔坐落清潭村和双枝庙之间的鸡子潭北侧,原是一个奇特的圆形巨岩,村人看作镇溪之宝。它与村周围的九座山峰形成“九龙抢珠”的奇观,是清潭人的风水宝地。因其形状如倒挂的螺丝,所以又叫“螺丝塔”。据《张氏宗谱》记载:“紫金园岩宝塔,谓罗星金水口,尽是嶙峋罕见奇石,似卵圆,良匠不施雕刻。”现存之塔为2003年张氏族人再次捐资修复,建于岩上,块石叠砌,塔高四层,造型奇特。
随后,我们去到了张明养故居,也就是三鉴堂。“三鉴堂”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为凤山先生张恺远所建,初为三鉴书院。堂名“三鉴”,源自汉荀悦《申鉴》:“君子有三鉴:鉴于古,鉴于人,鉴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三鉴堂”建筑是传统砖木结构,三进三厅,三进穿堂相通,五马头山墙,前后天井卵石铺弹,古朴典雅。
了解张先生的故居后,我们穿上了进士服,体验了蹴鞠、捶丸、投壶等古人的运动娱乐项目,学习亲历了沐手焚香礼、师生问答礼,感受了古人的智慧,又制作了非遗金箔画,感受流光溢彩的惊艳艺术。
正午,太阳散下一片金光,四野升起雾霭,整个古村仿佛沉浸其中。雨后街道的青石板闪烁着光泽,僻静的古村落,在光影中散发着悠悠古韵。
相关文章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