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题记 近日,《长安的荔枝》像一颗刚摘下的荔枝,带着岭南的...
一颗荔枝里的执着《长安的荔枝》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题记 近日,《长安的荔枝》像一颗刚摘下的荔枝,带着岭南的湿热与长安的风,闯进了我的书桌。它轻轻吹散了我对历史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题记
近日,《长安的荔枝》像一颗刚摘下的荔枝,带着岭南的湿热与长安的风,闯进了我的书桌。它轻轻吹散了我对历史"枯燥"的旧印象,让那些泛黄的时光忽然鲜活起来,也让我读懂了藏在五千余里路里的执着与勇气。
天宝十四年的长安,小吏李善德接到了个"天方夜谭"般的任务:从五千里外的岭南,把新鲜荔枝送到长安,赶在贵妃诞日之前。"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山水阻隔,驿路迢迢,这分明是impossible!可看着家人期盼的眼神,李善德攥紧了文书——哪怕是死,也要试试。
读着读着,我的心总跟着李善德的脚步悬着。他为了让荔枝"鲜"到长安,像个较真的工匠:画了几十张路线图,算准每个驿站的换马时间;试过用竹筒密封荔枝,裹上寒冰,甚至在马背垫上软草防颠簸。岭南的烈日晒脱了他的皮,暴雨冲垮山路时他踩着泥水里的碎石走,被官差刁难时攥紧拳头咽下委屈......可每次打开装荔枝的竹筐,看到那抹红还带着水汽,他眼里的光就像星星落了进去。原来"执着"不是硬扛,是把每个细节磨成武器,把"不可能"剪成一步步的脚印。
书里的世界也让我着了迷。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胡商的驼铃与卖花声缠在一起;岭南的荔枝林里,蝉鸣裹着甜香漫过山坡;驿站里的驿卒捧着热汤跑过,铠甲上的铜片叮当作响......那些文字像会变魔术,让我仿佛站在荔枝树下,看李善德和农妇讨教保鲜的法子;又好像挤在长安的人群里,等着那骑快马奔来的荔枝——原来历史从不是冰冷的年份,是无数人热气腾腾的生活。
合上书时,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书签上。从前只觉得这句诗写的是贵妃的娇贵,现在才懂,那"红尘"里藏着多少人的汗水,那"笑"背后是李善德们"就算失败也要靠近终点"的倔强。
这让我想起上次数学竞赛,最后一道题难住了我,想放弃时忽然想起李善德画路线图的样子。我咬着笔算了一遍又一遍,虽然最后没拿奖,但草稿纸上的算式像路标,告诉我离"会做"近了多少步。原来成长从不是非要抵达终点,而是每一步都敢对自己说"我试过了"。
以后再遇到难事儿,我大概会想起那个抱着荔枝筐的小吏。毕竟,连五千余里的荔枝都能新鲜到长安,我们的勇气和坚持,又怎会走不到想去的地方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曾人知是荔枝来——那"曾"字里,藏着无数普通人的星光。
相关文章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