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五年级 >

走进坚强率真的童年-《童年》读后感

五年级 2025-07-28 863字 陈梓彧
慈祥的外祖母在屋里做着祷告;凶狠的外祖父正挑选着藤条;疲惫而高大的母亲听着阿廖沙背书;自私的舅舅们又因分家产而打得不可开交……这些记忆碎片,被高尔基小心地串联起来

慈祥的外祖母在屋里做着祷告;凶狠的外祖父正挑选着藤条;疲惫而高大的母亲听着阿廖沙背书;自私的舅舅们又因分家产而打得不可开交……这些记忆碎片,被高尔基小心地串联起来,构成了阿廖沙苦涩却又闪烁着微光的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首部,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记录了他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底层社会度过的童年时光。这位蜚声世界的作家,其起点却如此困顿:三岁丧父,寄居在外公家,一家人的生计仅靠一间破败的小染坊勉强维持。书中描绘的,正是这挣扎在贫困与人性冲突中的生活图景。

高尔基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阿廖沙天真好奇,却也坚强不屈,即使因染布闯祸被毒打也不失对生活的热望;母亲高大却饱受命运摧残,为保护儿子时又显出那份无畏的勇气;外祖父凶狠暴戾,是阿廖沙童年的阴影,那顿毒打曾让他失去知觉、大病一场;外祖母则如黑暗中的烛火,她的宽容、慈爱与虔诚,成为他最珍视的庇护;而两个舅舅,则是自私贪财的,为争夺家产不惜兄弟相残……这些鲜活的人物,共同编织了阿廖沙悲喜交织的童年图卷。

三岁丧父的阿廖沙,并未被苦难压垮。在外祖父的冷酷鞭笞下,在外祖母和小茨冈的温暖守护中,他像石缝里的小草,顽强地生长。那份面对毒打和家庭纷争时的坚韧,那份在污浊中依然保持的好奇与纯真,是他童年最宝贵的底色。

合上书页,环顾四周,明亮整洁的房间,衣食无忧的生活,与阿廖沙那充斥着贫穷、暴戾与动荡的童年相比,是何等的天壤之别!我们拥有如此优渥的条件,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美好时光、不奋发学习呢?

更重要的是,阿廖沙在逆境中展现的坚韧不拔与乐观精神,如同穿透阴霾的阳光,弥足珍贵。我们这些温室中的花朵,往往经不起风雨的考验。阿廖沙的经历正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精神上的脆弱。学习他那种在苦难中依然热爱生活、渴望知识、保持善良本性的品质。

《童年》不仅是对高尔基个人苦难童年的回望,更是对那个时代俄国底层社会残酷现实的血泪控诉。它如同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让我们从中挖掘出关于人性、苦难、爱与坚韧的深刻“宝藏”,时刻提醒我们珍视当下,磨砺意志,在人生的风雨中,也要如阿廖沙般,努力守护心中的那一点光。


标签: 读后感 童年 率真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