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小学 > 一枚荔枝里的盛世与悲歌作文1500字

一枚荔枝里的盛世与悲歌

小学 2025-08-24 1466字 黄玙安
一枚荔枝里的盛世与悲歌 ——《长安的荔枝》观后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笔下这抹艳色,藏着盛唐最奢靡的注脚,却鲜有人追问:那枚跨越千山的荔枝,究竟

一枚荔枝里的盛世与悲歌

——《长安的荔枝》观后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笔下这抹艳色,藏着盛唐最奢靡的注脚,却鲜有人追问:那枚跨越千山的荔枝,究竟裹挟着多少跋涉者的汗与泪?大鹏导演并主演的电影《长安的荔枝》便撕开了这层历史帷幕,以一个九品小吏的视角,在荔枝的酸甜里,酿出一坛关于权力、人性与命运的烈酒。

主人公李善德年近半百,在长安买房后,因同僚与宦官偷换敕令中“荔枝鲜”为“荔枝煎”,被迫承担起在贵妃生辰前将岭南新鲜荔枝运到五千里外长安的死局。绝境中,他遇上了胡商苏谅,从商业伙伴变成生死相托的知己;也偶遇了峒女阿僮,得其传授保鲜古法。他虽研究出了“枝植瓮法”,却面临荒路、废驿、权贵冷眼与官场推诿。支撑他的是他自己的信念: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后他寻得杨国忠,以“愿将荔枝献卫国公,乐见族亲和睦”换来号令百官的银牌,才懂权力重量,却也目睹骑手奔死、驿马累毙、百姓困于徭役的刺眼代价。

李善德变了,从不懂钻营的老实人,到学会“和光同尘,花花轿子众人抬”的官场逻辑;但他又没变——当荔枝终于摆上贵妃案头,他望着那抹艳色,想起的却是沿途的白骨与哀鸿。于是他选择开口,哪怕代价是触怒权贵、贬谪岭南。影片的结尾,安史之乱的烽火吞噬了长安,曾经的繁华碎如瓦砾。而李善德在岭南种起了荔枝,一家老小在果香里安稳度日。命运的吊诡正在于此:那些为盛世装点门面的人,最终被盛世抛弃;而那个曾被盛世碾压的人,反倒在盛世崩塌后,寻得生机。这结局像一面镜子,照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轮回,也照见每个时代里,小人物在宏大叙事下的挣扎与坚守。

大鹏自导自演的李善德,将那份困厄中的执拗、妥协后的痛悔演绎得入木三分——满头白发下的血丝,是被现实磨出的伤痕,更是不肯熄灭的微光。刘德华饰演的杨国忠,一个眼神便泄露出权臣的贪婪与威压,让人恨得牙痒,却也瞥见权力异化下的空洞。

李善德那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令人敬佩,让我想起了也有许多名人凭借这种精神,战胜困难,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例如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他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理想和追求,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年轻时失聪,无法与音乐交流,可他没有被命运打倒,继续创作,因为他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爱迪生在研究蓄电池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他依然坚持不懈的进行试验,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尝试后,终于发明了蓄电池,被誉为“发明大王”。阿里巴巴的创办者马云,他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与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擦肩而过,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大学,但他凭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走向了成功。袁隆平院士面对饥荒,立志培育高产水稻,历经数年在田间筛选,顶着质疑坚持试验,失败无数次仍不放弃,他提出“三系法”“两系法”,突破杂交水稻育种难题,最终大幅提高产量,让无数人摆脱饥饿,用毕生坚守与创新改写了中国粮食史……

《长安的荔枝》从来不止于“运荔枝”的故事。它是一面镜子,照见盛世的脓疮,也照见人性的韧度。当我们笑李善德的憨,叹他的难,其实也在叩问自己:面对困境时,能否守住那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面对诱惑时,能否留住心底那点不肯蒙尘的真?

《长安的荔枝》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它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和底线,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正如杜甫对李善德所说的话:“我要将这些籍籍无名的人与事记下来,不教青史无痕。”而这些守住初心的小人物,纵使青史无名,也早已在时光里,活成了不朽。

标签: 一枚 荔枝 悲歌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