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中学 > 初三 > 月亮与乡愁作文950字

月亮与乡愁

初三 2025-09-22 930字 李浩菡
月亮与乡愁 外婆的月亮,住在老宅天井里那口青苔斑驳的石缸中。每年中秋,她总要颤巍巍地俯身,用葫芦瓢将盛满月影的清水舀起,倒入瓷碗,说是“接月华”。我那时总笑她迂,科

月亮与乡愁

外婆的月亮,住在老宅天井里那口青苔斑驳的石缸中。每年中秋,她总要颤巍巍地俯身,用葫芦瓢将盛满月影的清水舀起,倒入瓷碗,说是“接月华”。我那时总笑她迂,科学课上早学过,那不过是一捧虚影,是天光骗了人眼。外婆只抿嘴一笑,眼角皱纹如月晕漾开:“囡囡,有的东西,眼睛看不见,要手心捧着才晓得。”

我不信。我笃信笔下的物理公式,笃信望遠鏡里坑洼冷硬的星球。我认为她的仪式,不过是时光凝固的旧梦,是亟待我以理性撕碎的温柔迷障。

直到那年,我去外地读书。第一个中秋,我在公寓冰冷的露台上,用高倍望远镜对准了天际。镜头里的月球,清晰、壮美,却像一张巨幅科普画报,冰冷地悬隔在玻璃镜片之后。我精确地知道它的经纬、它的土壤成分,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遥远。那轮月亮,与我无关。

一种莫名的焦渴攫住了我。我忽然疯狂地想念老宅天井里,那口破石缸中摇碎的月光。我鬼使神差地走进厨房,接了一碗清水,笨拙地将它置于窗台。

曼哈顿的霓虹太嚣张,碗中只有灯火模糊的倒影,黯淡得像一滴眼泪。我固执地站着,直到夜阑人静,直到那喧嚣的光海终于疲倦地暗下几分。

忽然,它出现了。

一小片清辉,不偏不倚,落于碗心。那么薄,那么淡,仿佛一口气就能吹散。它在那里安静地漾着,不是我望远镜中征服的客体,而是我手心一方颤动的宇宙。

我猛地明白了外婆的“迂”。

她何尝不知那是倒影?可她捧起的,不是一颗遥远的星体,而是一捧可触的乡愁,一种与故土、与过往温柔连接的仪式。在那俯身与舀起的动作里,她将无形的思念,具象成了一捧可饮可掬的清凉。她以最谦卑的姿态,接纳了宇宙的馈赠,为自己织就了一座通向圆满的桥。

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世界的冰冷构成,却从不教我们如何温暖地栖居。外婆的“月亮”,是一种生活的诗学,是于虚无中创造意义的伟大能力。

那一夜,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俯身,将碗中那枚小小的月亮一饮而尽。一股清冷仿佛真地滑过喉间,那不是H₂O的滋味,是故乡潮润的夜气,是青苔的微涩,是檀香屑的余韵,是穿越万里、从未断线的牵挂。

我终未“征服”月亮,却终于被月光拥抱。外婆传给我的,不是一种蒙昧的迷信,而是一个民族传承千年的、最深邃的浪漫:我们无需飞升万里去摘取星辰,我们只需在人间,温柔地舀起一片倒影,便让天涯成了咫尺,让宇宙,在碗中团圆。

从此,我拥有了两轮月亮。一轮高悬天际,教我探索;一轮静驻心潭,予我归途。而我,成了天地间最富足的旅人,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故乡,不在身后,不在眼前,而在每一个愿意俯身、虔诚“接月”的瞬间。

标签: 乡愁 月亮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