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里的新朋友 周日的午后,阳光洒下一地金黄,我和几个朋友兴高采烈地奔向家附近的小公园,准备用手中的小渔网,赴...
少年读
回望我七年的读书经历,仿佛是一串玲珑剔透的肥皂泡,每次回忆起都感到梦幻般的美好。 记得两三岁时,我已经认识了很许多字,妈妈教我读书不是从低幼绘本开始,而是一本厚厚的
回望我七年的读书经历,仿佛是一串玲珑剔透的肥皂泡,每次回忆起都感到梦幻般的美好。
记得两三岁时,我已经认识了很许多字,妈妈教我读书不是从低幼绘本开始,而是一本厚厚的《唐诗三百首》。依稀记得当时会背的第一首诗是《行路难》,那时当然体会不到诗中的悲愤豪情,只觉得读起来怪顺口的。有一次吃完饭我放下筷子,脱口而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全家人都哈哈大笑。
四岁时,我上幼儿园小班,班里那时流行《三字经》改编的顺口溜,我回家就把书架上那本已经落了灰的《三字经》拿了出来。开始是读,后来是背,在当时还是跟客人炫耀的资本,一口气背到他们不要听为止,当然现在已经忘了许多。后来,《三字经》之类的古文我已经没兴趣去读了,开始翻阅一本带着拼音和插图的《成语故事》,一页一页的翻了起来。
开始我读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无聊了。
五岁时,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使我着迷。《贪玩老爸》、《寻找大熊猫》……一册接一册地读下去。这故事它怎么就那么好玩呢?我像是上了瘾,飞快地读完了一遍,接着是第二遍、第三遍。《淘气包马小跳》读完了又接着读《笑猫日记》,那时看谁都是马小跳、路曼曼,像走火入魔了一样。
六岁时,在电视上看到别人玩《三国志》,激发了我对三国历史的兴趣。先是读《三国演义》,又读各种跟三国有关的小说。羊祜、杜预、王濬……读着读着,又去网上找相关的视频看。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对历史感到兴趣,也影响到了我以后的读书方向。
步入小学,认识了许多新的同学,又交流了新的书籍。我从吕泽阳那儿听说了半小时漫画系列,一接触就被它风趣幽默的风格深深吸引,陆陆续续看了二三十本,从中学到了文学、历史、地理、科技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二年级时,托管班的同学借给了我几本儿童小说,《狼王梦》《笨小孩》,我读的津津有味,顿时觉得马小跳太幼稚了,还有以前经常翻看的童话,内容也是一塌糊涂,低幼,简陋,毫无艺术性可言。
三年级时,我吕泽阳,王奕彭和郭艾墨成立了历史小组。我看他们人手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忍不住也去翻看,就此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当年明月的语言平实又诙谐,对历史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读起来让我欲罢不能。后来,我又读了几本与明朝有关的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看法。《两京十五日》里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牵肠挂肚。
由此,也引起了我对马伯庸小说的兴趣,我很快又读了他的《食南之徒》《长安的荔枝》等。《太白金星有点烦》据说是跟办公室政治有关,但在我的水平看来,这是一部颠覆传统西游框架的名著架空小说。《大医》有上下两部,篇幅很长,我读了很久,感觉也一般,还是早期作品《人民永远是最可爱的》中的短篇更有趣。
家里买了电子阅读本之后,我阅读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我在上面看了《三体》,其中宏大的宇宙观让我震撼不已,反复读了好几遍,似乎不把每一个细节都挖透就不罢休。读完《三体》,我又读了刘慈欣的其他作品,《球状闪电》这本书说是《三体》前传,在我看来除来两者除了丁仪这个人物外没有任何关联,《流浪地球》跟郭帆的同名电影也几乎没有相同点。
说了这么多用,用一句话概括我的读书经历,那就是——旧书不厌百回读,新篇如海纳千川。
标签: 少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少年读作文1300字》为作文本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少年读作文13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