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吗?它既不是清甜多汁的桃子,也不是红彤彤、诱人的红美人柑橘,更不是...
风雨中的旷达歌者——读《少年早识苏东坡》有
翻开《少年早识苏东坡》,我仿佛穿越千年,看见一个目光炯炯的蜀中少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恣肆泼洒自己的天才豪气,又在漫漫的长夜中为所有失意的人点燃了前路的火把。这本书不仅
翻开《少年早识苏东坡》,我仿佛穿越千年,看见一个目光炯炯的蜀中少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恣肆泼洒自己的天才豪气,又在漫漫的长夜中为所有失意的人点燃了前路的火把。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年轻的苏轼,更让我领悟到何为穿越风雨的自信、逆境中的自立与永恒的自强。他的一生,正是“自信自立自强”最生动的注脚。
书中描绘的少年苏轼才华横溢,二十出头便以绝世文采震动京师。然而真正的自信,不在顺境时的光芒万丈,而在逆境中的坚定不移。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从云端跌落泥泞,却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在长江边的赤壁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绝唱。这种自信,源于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知——无论身处何地,我依然是我。这让我想起面对考试失利时的自己,曾经灰心丧气,但苏轼告诉我:真正的自信不是永远成功,而是即使失败也依然相信自己的价值。
在黄州,苏轼脱下文人的长衫,亲手开垦城东的荒地,自称“东坡居士”。苏轼在岭南宾州将“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写进词作中,他不仅自立更生,还研究烹饪,发明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这是何等的自立精神!不怨天尤人,不坐以待毙,而是在任何境遇中都活出滋味、活出精彩。读到此处,我不禁反思:平时的我是否太过依赖父母和老师?遇到难题的第一反应是求助还是自己想办法?苏轼用他的行动告诉我,自立不是口号,而是在具体生活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最令我震撼的是苏轼的自强不息。他一次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最后到遥远的海南儋州。当时的海南是蛮荒之地,他却说:“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在那里,他办学堂、导学风,以致多少年来,海南无人进士及第的历史因他而改变。这是何等强大的生命力!就像他先前在词中写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有的风雨,最终都化作了他人格的一部分。
合上书页,苏轼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清晰。他不再是教科书里遥远的文人,而是一个在困境中依然放声高歌的生命强者。这个暑假,每当我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会想起那个在风雨中高歌前行的苏东坡。他让我明白:自信是我们内心的灯塔,自立是我们前行的脚步,自强是我们不变的精神。带着这份领悟,我也将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带着“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在自己的生活中书写新时代少年的“东坡精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风雨中的旷达歌者——读《少年早识苏东坡》有作文900字》为作文本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风雨中的旷达歌者——读《少年早识苏东坡》有作文9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