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洪流,可以冲散我们大部分的记忆,但它永远带不走的,是那些难以忘怀的暖心故事。 电梯间的轻声问候 放学回家,...
于残缺处窥见圆满,于须臾间触碰永恒
清晓的雾霭尚未被晨光熨透,我随父亲踏入他那间充溢着陈纸与檀香幽韵的斗室。他轻抚案上一册帛裂简脱的《诗经》,温言道:“今日,你与我一同,为这册无言的旅人续命。” 书页
清晓的雾霭尚未被晨光熨透,我随父亲踏入他那间充溢着陈纸与檀香幽韵的斗室。他轻抚案上一册帛裂简脱的《诗经》,温言道:“今日,你与我一同,为这册无言的旅人续命。”
书页酥脆,若秋日枯叶,虫蛀的斑痕宛若星宿图,散落于“风”“雅”之间。我拈起一片染作苍黄的补纸,素手微颤,纸片便如失群的蝶,翩然坠案。“毋急,”父亲声若檐下风铃,“你看这蚀孔,可是光阴在此间小憩,留下的吻痕?”
我俯身端详。那蛀洞边缘,色泽由深及浅,似墨滴入水,漾开岁月的涟漪。透过一隙微芒,竟窥见下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墨迹,如隔纱窥影。心弦蓦地被拨动——百年前的某个寒夜,可有一位青衫士子,灯下读至此处,指尖亦曾在此缺口徘徊,叹一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虫洞不再是伤疤,倒成了连接古今的一眼秘径,一孔能让灵魂对视的微窗。
父亲递来一碗以古法调制的稀薄浆糊,澄若秋水。“修补非为遮蔽,乃对话也。”他执笔轻蘸,于洞口边缘勾勒一线水痕,再覆上补纸。迎光一照,新补处略透微明,然已与旧页骨肉相连。“须令其既存往昔之痕,又延未来之脉。恰似时光本身,既留刻痕,亦许新生。”
我依样学样,开始这场与时间的恳谈。补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处,纸格外酥脆,我屏息凝神,如在安抚一个易惊的千年幽梦;及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忽见前人修补的针脚,细密齐整如织锦,想来是位蕙质兰心的女子,于某个不眠之夜留下的跫音。我的新补与她的旧迹毗邻而居,一今一古,宛若跨越时空的弦歌互答。
当最后一脉“伤痕”被温柔抚平,这部曾濒临湮灭的诗集,终于在掌中重获宁定的呼吸。我摩挲着封面那模糊如泪眼的刻印,豁然开朗:真正的永恒,非金刚不坏之身,而是在时间的河流里,一次次破碎,又一次次被珍重地捧起、缝合。这些虫洞、水渍、裂痕,并非耻辱的印记,而是它穿越光阴、曾被无数双手温暖过的、不朽的勋绶。
暮色浸染窗棂,尘芥在斜晖中浮沉,如流金岁月。父亲问:“觉其有趣否?”我颔首。原来,与时间对话,其意趣在于此——非为抗衡,而为聆听;非在弥补,而在理解。每一处残缺,都是时光留下的、等待有缘人解答的缱绻诗谜。
自那日后,我常于闲暇时,对光举起手掌,看金线穿过指隙,恍若见无数微小宇宙在其中生灭。我们每个人,不也都是一部被光阴不断修补着的、独一无二的孤本吗?带着成长的创痕、记忆的蚀孔,与那些来自亲人、师友,乃至陌生过客的、无形的“补纸”,却依旧在生命的卷册上,倔强而深情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悲欣交集的诗行。
于残缺处,窥见圆满;于须臾间,触碰永恒。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于残缺处窥见圆满,于须臾间触碰永恒作文1000字》为作文本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于残缺处窥见圆满,于须臾间触碰永恒作文10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