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洒满了夜空,如同散落在宇宙中的宝石,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萤火虫像一盏盏小夜灯,在草丛中忽明忽暗;蟋蟀在夜色中...
致李时珍爷爷的一封信
致李时珍爷爷的一封信 医圣爷爷: 展信安。 今夜整理外婆的药柜,樟木香混着陈皮味漫了一屋子。最上层那本《本草纲目》,书脊磨得发亮,页脚卷着毛边,正是您当年“搜罗百氏,
致李时珍爷爷的一封信
医圣爷爷:
展信安。
今夜整理外婆的药柜,樟木香混着陈皮味漫了一屋子。最上层那本《本草纲目》,书脊磨得发亮,页脚卷着毛边,正是您当年“搜罗百氏,采访四方”的心血。我轻轻取下来,翻开黄得发脆的纸页,一片干得发脆的艾叶从里面滑出来。凑到鼻尖一嗅,那股清苦的香忽然漫开来,恍惚就想起您写的“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之性”。那一刻,忽然觉得,您书里的那些字,好像活了过来,正跟我说着什么。
医圣爷爷,小时候读课本总觉得您“傻”。书上说,您为了写这本书,“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跑遍了山川;甚至“尝草遇毒,几殆”,亲口尝草药,拿命去试药性。这得多苦、多险啊!直到上个月,我跟着外公去后山采野菊,才真的体验了。
那天风轻轻的,外公蹲在石缝边扒拉草丛,忽然指尖一顿,粗糙的手点着几株灰绿的草,声音里透着股高兴劲儿:“这是夏枯草,东璧先生书里写‘冬至后生叶,三四月开花,夏至即枯’,所以叫这名儿。”我凑过去闻,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凉丝丝的,苦里头裹着点清甜。外公说:“邻居林奶奶水肿,正用它消肿呢。”那一刻忽然懂了,您哪里是在写书?是把对生命的疼惜,都熬进了每一味药的性味里;把那股“悬壶济世”的仁心,全揉进了字里行间。
医圣爷爷,您知道吗?您的书早已融进了中国人骨子里。
昨天走过社区中药房,张爷爷正给小孙子阿凌讲麻黄。“你看这茎秆中空,叶子对生,像不像刚冒头的小树苗?东璧先生说‘麻黄发汗用茎,止汗用根’,差一点都不行。”阿凌歪着脑袋问:“爷爷怎么记得这么清?”张爷爷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因为东璧先生就是这么做的——治病要走心,做药要走真。这是老祖宗的规矩,也是咱中医药的根骨啊。”听着这话,我心里头热乎乎的。
医圣爷爷,您看,您当年踏过的山路,如今通了柏油路;您写的药方,这些年还帮着治新冠、调慢病,用处大着呢。可有些东西没变:药农春分还在采艾草,一束束挂在门前,嘴里念着“纯阳辟邪,年年安康”;老药工验药还是靠手摸鼻闻,凭着老经验辨真伪;医生开方子,药名依旧写得端端正正,一笔一划都是担当。这一切,都是对您最深情的告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守护与弘扬。
窗外,柔和的月光漫进来窗棂,落在《本草纲目》的"序"页上,照亮了您写的"虽命医书,实赅物理"这几个字上。原来您早就懂得,医药从来不是冰冷的学问,而是天地万物与人心的对话。它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健康的追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今天的我们,正沿着您铺的路往前走﹣﹣既守着"尝百
草"的初心,也望着"科技赋能"的远方;既敬畏古人的智慧,也拥抱新的可能,开创着中医药发展的新篇章,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医圣爷爷,请您安心,那些您曾弯腰辨认的草木,那些您为之一再验证的药性,早已长成了中国人的"生命之树"。我们会继续给它浇水、施肥,让每一片叶子都记住您的名字,每一朵花都绽放您的精神。
愿这封信穿过六百年的晨雾,落在您常坐的竹椅旁。
此致
最崇高的敬意!
一个被中医药文化滋养、立志传承的小学生
2025年8月15日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致李时珍爷爷的一封信作文1200字》为作文本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致李时珍爷爷的一封信作文12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