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网 > 中学 > 初二 > 苏轼是怎么变成苏东坡的作文800字

苏轼是怎么变成苏东坡的

初二 2025-08-20 753字 王渲琼
——苏轼在黄州的成长蜕变之旅 “一蓑烟雨任平生。”——题记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场风波后,他被贬至黄州,而正是这片土地,重塑了他的一生。 第一重境界:寂

——苏轼在黄州的成长蜕变之旅

“一蓑烟雨任平生。”——题记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场风波后,他被贬至黄州,而正是这片土地,重塑了他的一生。

第一重境界:寂寞

初到黄州时,苏轼暂居定慧院。在这里,他写下“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以“孤鸿”自喻,将内心的孤寂倾泻笔端。曾经在朝堂上声名赫赫的大文豪,竟因一场捕风捉影的诗案,落得如此孤寂境地,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离开定慧院后,苏轼迁居临皋亭,传世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便诞生于此。帖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一句,直白道出了他彼时的困窘,这般直抒清贫的文字,在他笔下并不多见。

第二重境界:乐观

闲居黄州期间,苏轼在城东开垦了一片荒地,取名“东坡”,并在其上筑屋,便是后来闻名的东坡雪堂。也正是从这时起,苏轼正式成为了“苏东坡”。

他曾专为东坡作《东坡》一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字里行间,满是不恋功名、安享当下的积极心境。

那时生活依旧清苦,他常买价廉的猪肉,却能将其烹制成佳肴——这便是后来的东坡肉。《猪肉颂》中“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句子,既是说烹饪,也藏着人生哲理:耐心等待,本就是生活的常态。

黄州周边的游历,也给了他不少灵感。一次游清泉寺,见溪水西流,他有感而发,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千古名句,字里行间洋溢着蓬勃的乐观精神。

第三重境界:豁达

一日,苏轼与友人行至沙湖道中遇雨,众人因无雨具而狼狈避雨,他却泰然处之。身着草鞋,口吟“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轻点地面,竟在风雨中品出几分自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场雨里诞生的词句,恰是他心境的写照。贬居黄州的后期,苏轼的人生态度愈发豁达,贬谪的孤寂早已淡去。

后来,“苏东坡”成了他更广为人知的称呼。这三个字,既是他人生低谷的转折印记,更凝结着他在困境中自我调适、豁达自适的生命智慧。

标签: 苏东坡 是怎么 苏轼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5127569号-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zuowenben.com【作文本】